
苦楝 Melia azedarach L.
英文名稱: | China berry |
科別: | 楝科 Meliaceae |
別名: | 苦楝、苦楝樹、苦楝子、苦苓、金鈴子、森樹、翠樹、紫花樹、旃檀、Chinaberry tree、Bead tree、Persian lilac |
原產地: | 華南各省、日本、琉球、緬甸及印度 |
落葉性喬木,陽性樹種,株高約10-20公尺,葉多為二回羽狀複葉,羽片3-4對,對生或互生;小葉亦3-4對,卵形或披針形,先端尖銳,基部歪斜,全緣、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,長3-8公分。芽與幼枝被白色或褐色粉垢。3-4月開花,花小呈淡紫色,圓錐花序,有特異的芳香。核果橢圓形,熟時淡黃或黃褐色。
苦楝花與葉同開於春夏之交,滿樹紫花,非常美觀,高濂《草花譜》云:「苦楝發花如海棠,一蓓數朵,滿樹可觀。」果實熟後呈金黃色,即所謂「金鈴子」,因其果熟時黃葉落盡,滿樹金鈴,艷陽照射下,金光閃爍,極為耀眼。由於其皮味苦,故俗稱「苦楝」或「苦苓」,與閩南語「可憐」之音相似,故民俗忌諱不喜栽於庭院。屬陽性樹種,分佈於台灣全島各地。栽培作庭園樹或行道樹,常可在河堤及荒地見其野生族群。苦楝是環孔材,木材紋理美觀,材質良好,可供建築及製造器具。根皮及種子為驅蛔蟲良藥;葉則是催熟芒果的好素材。 根、莖皮及成熟果實有毒。中毒症狀會噁心、嘔吐、劇烈腹痛、抽搐、發抖、血壓下降等症狀,最後因為呼吸麻痺而死亡。
停車場邊、至真樓國導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