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桕

網頁版
英 文:Chinese tallow tree
學 名: 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
科 別:大戟科 ( Euphorbiaceae )
別 名:瓊仔樹、瓊仔、桕仔、桕仔樹、木子樹、烏果樹、蠟油樹、木梓樹、卷子樹、木蠟樹、木油樹、木樟樹、虹樹、椏桕、蠟燭樹、Auziyu(泰雅);Ruzyu(排灣)、 Chinese tallow tree
原產地:中國大陸

型態描述

  樹皮灰褐色,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,老樹的栓皮層有剝落的現象。葉互生、菱形全緣、葉柄頂端具一對腺體。葉菱狀卵形,長約五至九公分,全緣葉基與葉柄相接觸處有兩腺體,能分泌蜜汁,常見螞蟻在它們附近徘徊,跟螞蟻有共生的現象。雌雄同株,總狀花序頂生,花朵單性,花序頂部是雄花,基部是雌花。蒴果近球形,具三溝,初為青綠,成熟時黑色,內藏外面包覆白色假種皮種子三粒。

相關資料

  烏臼得名的由來:有一說法是因烏臼鳥喜食其種子而獲名,另一種說法是因葉片在植物染中,所呈現的顏色是黑色故名烏,另因烏桕樹被砍伐後留下的樹頭,中間最先腐爛形成"臼"狀,而得名烏桕。烏桕是很重要的民俗植物,木材質密硬重,加工後可做家具、雕刻、櫥櫃之用。烏桕的木材質地較有彈性,適合做『陀螺』的材料,所以坊間有『一樟,二瓊,三埔姜,四苦苓』之說。葉片有毒,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。種子外面的假種皮可做蠟燭或肥皂原料;種仁可食,還可以搾油作燈油。葉可做黑色染料,根皮是中藥材。
  冬天葉子由綠轉黃而紅再掉落,常見到樹木以漸層的方式展現其顏色之美。

校園分布

  升旗台右側靠近至聖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