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
圖
書
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
作者:朱敬一
出版:聯經
領域:親子共讀領域
級別:高初
簡介

 

  調皮搗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正面特質,但卻也不是十惡不赦。年輕朋友若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與研究題材,我猜是與自己調皮的個性有關。調皮搗蛋以及不受傳統拘束的性格,經常會想出人意表、別出心裁,這或許就是點子與創新的源頭。有一本英文字典,把研究二字定義為study or investigation of facts not readily available,譯成中文就是「對未知事實的探索與檢證」。

  所有的法則、規矩,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劃定的範疇。越是調皮的人,越傾向將這些法則與規矩視為無物,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徑,想出一些與傳統思維不同的見解。自然與生命科學尋找新的題材,可能是要研讀文獻、觀察實驗、電腦模擬、紙上推演;但由於社會學門的知識是源自於社會現象的觀察,所以點子一定是由社會觀察而來。如何從觀察紛亂無緒的日常生活中激發知識創新的構思,我無以名狀其過程,只能列舉一些實例,由讀者自己去體會。例中所謂的觀察,未必是自己日常生活之體驗,也包括雜誌閱讀、期刊檢索之所見。

  站在進入大學等嚴肅學術體制前,許多年輕人惶恐無助。成為一位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者,應該是許多大學生曾經想過的生涯。看著台上教授展露著豐富學識涵養及精湛的觀點,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成為一位為社會盡力的學術研究人,進入學術研究機構,也是應該受到鼓勵的選擇。這本書絕對足以成為畢生目標為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準則手冊。

  什麼是研究?社會科學的知識探索是什麼過程?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?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?由國內著名經濟學家,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朱敬一院士來解釋學術這個生涯,成為引導此一生涯方向的重要指標。針對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都有直接並且詳細的探討,例如如何爭取教職、如何面對國際論文評論壓力、如何找到研究方向……等。

 【作者簡介

    朱敬一

        1955年生於台北市,先後就讀於東門國小、仁愛國中、建國中學、台大商學系,1985年獲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,旋即返國任職於台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。現任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暨台大會計系、經濟系合聘教授。朱教授於1998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,為近十五年來當選最年輕之院士。2003年朱教授獲頒總統科學獎,迄今為國內人文社會領域唯一之獲獎者。
 

目次

    第一封信:先廣博而後專精

    第二封信:「不住相」讀書

    第三封信:以通儒為典範

    第四封信:一門深入或遍地開花?

    第五封信:有胡思亂想,才有知識創新

    第六封信:勇敢走向國際

    第七封信:虛心面對無情的評審

    第八封信:理解「學術市場」的運作邏輯

    第 九封信:既入,看學術界有哪些誘惑

    第十封信:未入,先弄清楚自己的性向

 

簡介資料來源:聯經網路書店

心得分享
返回上一頁
圖